您的位置: 首页 >调查研究>详细内容

调查研究

提升服务能力 守护百姓健康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0-22 11:03:00 浏览次数: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近年来,我市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完善医疗保障等举措使得卫生健康事业有序推进:市人民医院改扩建、中医院整体搬迁及一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使就医问诊方便快捷,深得人心;疾控中心等级化建设让公共卫生服务全面覆盖,各类流行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社区全科医生本事越来越大了,不仅能解决头疼脑热,还会建家庭档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城乡居民就医条件和健康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但是,津市整体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和常德市及周边部分县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和市民对健康服务的期盼相比、和“健康中国行动”的指标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请跟随我们的委员一起来看看。

镜头一

2019年8月19日,我们来到医保局。走进政务中心一楼,看到医保局服务窗口人头攒动,都是前来办理病人外转审批和报销手续的。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呢?带着疑问,我们找到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我市职工医保外转率达到50%,城乡居民医保也超过13%,比周边县市的外转率略高。外转病人中,又以患外科系统疾病、肿瘤及各类疑难杂症疾病为主。”

 【深度扫描】

就诊外转率可以大致反映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及百姓的认可程度。近几年,我市在部分专科建设上进步幅度很小,跟不上百姓的就医需求,导致人们到长沙、常德就诊的不少,到澧县的就诊人数也逐年增多。

2019年8月15日,湘雅医院与市人民医院签署医联体双向转诊定点指导医院协议。“津市人民医院加入湘雅医院医联体,目前已开展全面合作。”医院负责人说,“随着临床专家团队的引进,医疗资源的互通也已经成为了现实,通过定期开展远程医疗、专家门诊、手术指导、专科查房、疑难疾病会诊及病例讨论等,可极大提升医院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津市的老百姓不出市就能享受湘雅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相信外转的病人会逐步减少。”

镜头二

8月的津市,天气酷热,委员一行来到了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暑气扑面而来,狭小的房间里几名医生正汗流浃背的忙碌着。一打听,原来是医院电路老化,电力负荷有限,为了保证一线科室手术和医疗仪器用电,空调等非必需电器一律停用。

医院负责人说:“医院占地狭小,用房紧张,近十年没有进行大型的基础建设,现在的布局与上级要求差距很大(《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卫妇幼发[2015]54号),建筑面积严重不足、房屋老化、床位不够、设施条件落后,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计生政策调整后我市广大妇女、孕产妇和儿童的就诊需求。城里的不得来,农村的都还要做宣传工作才来。”

【深度扫描】

我市医疗机构发展不均衡,造成部分医院、专业科室和医院的特色技术发展止步不前,甚至萎缩。

津市市妇幼保健院原是九澧一带率先建立并开展妇幼保健工作的专科医院,在经过几轮改制调整后,单位性质由公益事业单位变成非企性质,人员身份不确定,基础建设近20年没有投入,医院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妇女儿童保健服务能力严重弱化,服务功能的网点布局与群众就医的愿望不相适应,不能满足群众就医保健的服务需求。

镜头三

2019年4月,委员们在视察我市卫生健康领域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了解到,新洲镇灵泉卫生院两年前招聘了一名医学毕业生,该院将其作为骨干进行重点培养,但是,在得知事业编制不能解决、职称不能报考的情况后,该生毅然离职,宁愿到其他偏远县的乡镇卫生院去工作。这远远不是个例,像这样的情况在我市各个医疗机构都存在。

【深度扫描】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人类疾病谱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随着老百姓的健康与保健意识的明显增强,对就医的需求量更大,质量要求更高。但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医技的提升是核心,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

我市医疗卫生队伍青黄不接,捉襟见肘,有些专科甚至面临人才断层。人民医院专业人员存在较大缺口,特别是能带领专科建设的领军性人才严重缺乏;中医院和妇保院由于机构改革遗留问题,专业人员的引进及培养存在严重障碍;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招聘引进专业人员上更无优势,人才短缺的程度更为严重;村医一人难求,队伍建设后继乏力,50岁以上的白头发医生占了一多半。究其原因:一是现有人员偏少,基本服务运转难。目前沿用的还是2000年机构改革时核定的编制,这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二是引进机制不活,优秀人才招聘难。前几年,我市虽然出台了卫生系统引进人才的有关政策,但招考条件设置不灵活,一些工作经验丰富、技术扎实的人因为达不到设置条件而无法参考;三是职称评聘受限,工作积极性调动难。人事部门对职称评审数量控制过紧,医技人员向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评聘机会少,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四是身份难解决,待遇不理想,专业人才留下难。以上这些都是医疗卫生队伍不稳、专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重要原因。

通过以上三组镜头,既看到了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努力的方向,同时也发现还有很多制约我市卫生服务发展的因素。为此我们呼吁,切实提高我市医疗服务能力,守护百姓的健康底线,让美好的健康愿景成为现实!

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筑牢市、乡、村三级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协调各部门积极参与,并给与政策上的支持与经费上的保障。

医保部门可以尝试“总额预付包干制”,达到节约费用、减低转诊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卫健部门应积极向上争取专科建设项目,在我市原有特色专科的基础上进一步引领创新,打造名院名医。在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上,按照城乡一体的原则整体推进,集中打造检测中心、病理中心、影像中心、康复中心,实现医疗、预防、康复、护理、养老“五位一体”的服务,真正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诊疗和检查检测服务,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

二.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保障机制。通过科学规划,完善医疗网点布局,确保实现15分钟卫生服务圈。准确定位,有的放矢,充分高效的整合现有卫生资源。人民医院作为我市二甲综合医院,要加强优势专科建设,发挥医疗龙头作用;中医院要着重发展中医适宜技术的创新与推广,重点打造中医康复治疗和特色专科,发挥区域领军作用;妇幼保健院要利用专业优势,把妇女和儿童的保健工作做得更出色。加强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培养,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切实担当起农村医疗保健、疾病防治“守门员”责任。因地制宜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政策扶持,实现“首诊在社区、小病在社区、康复在社区”,既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又满足群众就近看病需求,实现百姓赞誉、医院解压、政府减负、多方互赢。

三.确立人才关键作用,夯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力量。一是引进和培养名医。建立“用名院、引名医,用名医、促名院”的良好机制,大力引进专科领域的专家型人才,同时培养打造有突出贡献、老百姓赞誉度高的本土医务人员,用他们的引领力,努力建设一批在澧水流域有深厚影响力的专科;二是明确医疗机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和人员身份,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三是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简化手续,对急需的高层次和特殊岗位医务人才的引进,要打破年龄、学历和职称限制,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四是制定可行的人才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审数量和层次结构上,适当地给用人单位自主权。推行绩效工资改革,改变做多做少、做好做坏一个样的僵化局面;五是推行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各医院的专业人员缺口情况,培养一批安得下心、看得了病、管得上用的本土医务人才,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医务人员队伍,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广大群众享受更优质服务的需求。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百姓的健康需要用心守护。医路漫漫,任重道远,健康事业的发展需要你我共同努力。行则将至,做则必成,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津市的卫生健康事业必将再谱新的篇章!

 

发 言 人:雷明洋

发言人界别:社会福利与保障

单位及职务:市民政局办公室主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