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调查研究>详细内容

调查研究

垃圾分类城乡一体 努力打造健康环境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0-22 11:15:00 浏览次数: 【字体:

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健康环境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然而,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垃圾,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今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引发了社会强烈关注。我市垃圾分类走在前列,早在2014年就在毛里湖镇中南村、金鱼岭街道原大旗村探索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绿色存折”制度,取得了不错效果。但由于工作重心在农村,城市垃圾分类尚未启动,“农村分类热、城市一袋扔”是现实写照,这与我市“绿色存折”制度名声在外的地位极不匹配,垃圾分类必须城乡一体推进,为全市人民打造舒心的健康环境。

一、正视现状,客观看待我市垃圾分类处理的突出问题

   客观分析我市垃圾分类处理现状,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氛围不浓,分类不理想。据今年4月份在市政府网公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70%与78.26%的居民认为自己所在的单位与小区未开展垃圾分类,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整体偏低。同时,在已开展垃圾分类的农村,部分群众“不会分、不愿分”现象相当程度上存在,离分类预期目标仍有不小差距。

   二是投入不足,保障有缺口。据统计,目前投入到农村垃圾分类的全市各级费用约为2500万元,主要用于垃圾分类回收屋、中转站等设施的基建,回收车、勾臂车、垃圾桶等设备的采购,以及保洁员工资、考核奖励等方面。但大部分投入侧重于主公路沿线与人口集中区域,其他相当部分区域没有覆盖到位,如果再加上城市实施垃圾分类等因素,综合造成的投入缺口不小。

   三是出路不畅,模式难维系。目前,我市农村垃圾除少部分有价值垃圾被回收利用外,大部分通过中转站运往市填埋场处理;而城市垃圾则通过环卫工人清扫清运,也被运往市填埋场处理。按现在处理量测算,市垃圾填埋场最多不超过5年就会被全部填满,“一填了之”的处理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同时,在农村,不值钱、无人要的玻璃瓶与旧衣物堆满整个垃圾分类回收屋,面临烧不得、埋不得的困境。

二、科学研判,实施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势在必行

纵观当前形势,我们认为,实施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是现实选择,势在必行。

一是国家有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近年来,国家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预计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可以说,推行垃圾分类日益成为一项国家战略任务,全面推行不可避免。

二是津市有基础。我市先行推进农村垃圾分类“绿色存折”制度,在农村已有了较好基础。同时,我市作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也是常德唯一的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县市,拥有众多较高综合素质的市民,经过多年沉淀,完全有条件更好的推进垃圾分类。

三是群众有呼声。根据市政府网站统计,2015年以来,有12条市长信箱与28条市民留言信息,均涉及垃圾处理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众对垃圾处理问题上的关心关注。津市作为宜居城市、精致城市,长期生活在其中的当地居民,以及对津市充满感情、生活在外地的津市人,更是对优美舒适、干净整洁的健康环境充满期待。顺应群众诉求,解决好垃圾问题,是我们为民服务的应有之义。

 三、聚焦目标,加快实施城乡垃圾分类一体化进程

立足我市实际,我们认为,要紧紧围绕垃圾分类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创新性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法,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推进城乡垃圾分类一体化。为此,我们建议:

1、做好加法。一是宣传加力。要在传统媒介宣传的基础上,积极借助各类网站、微信、抖音等新兴媒介,组织拍摄寓教于乐、富有感染力的短视频、宣传片,在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宣传的浓厚氛围。二是队伍加强。成立全市城乡垃圾分类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市领导具体牵头,明确各部门职责,出台考核办法,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发挥教育、妇联、团委和志愿团体的作用,组建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开展“小手拉大手”、“巾帼爱卫”等宣传培训活动,形成全域全员参与格局。三是投入加大。建立多元筹资机制,一方面,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基础上,适度增加市财政补贴资金;另一方面,广泛动员全市各单位、企业、餐馆、商场、小区、学校等社会主体,以捐助的形式出资出力。

2、做好减法。一是垃圾源头减少产量。全市各农贸市场、商场等区域,尽可能减少甚至不提供塑料袋,倡导使用竹制或布制等可反复使用的替代产品;农村秸秆在粉碎还田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回收综合利用市场化处理办法。二是收转环节减少程序。在垃圾收集与转运环节,可以将二者合并,按照“定点投放、分类收集、定时清运”原则,设置集中投放时段,由垃圾分类回收车定点定时收集转运,减少垃圾桶发放与二次污染,实现垃圾不落地。三是特许经营减少主体。整合全市废品回收资源,可以在全市设置一至两家废品回收公司,进行特许经营,通过严禁露天堆放废品垃圾的方式,倒逼各个废品收购点进行整合,提高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效率。

3、做好乘法。以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深入挖掘垃圾分类的“乘积效应”。一是废旧物回收改造提“乘”爱心。动员小区、学校开展废旧物回收创新改造活动,如酒瓶改造为彩灯、废旧纸板改造为玩具、塑料瓶改造为小花盆等,有效提升废旧物的使用价值,捐赠给爱心协会或有需要的人。二是垃圾处理收费提“乘”服务。在农村每户每年缴纳50元保洁清运费的基础上,倡导城市居民缴纳垃圾分类处理费用。同时,加强环卫工人与农村保洁员管理,向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垃圾分类处理服务。三是分类积分管理提“乘”效果。在农村推进垃圾分类“绿色存折”制度的同时,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对城市居民推行垃圾分类积分管理制度,可探索与相关税费减免挂钩,参与活动抽奖刮奖等方式,夯实长效管理成效。

4、做好除法。一是除陋习。要通过大力宣传,倡导城乡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开展“除陋习讲公德、垃圾分类我先行”等活动,逐步改变“垃圾随手丢”的陋习。二是除存量。尽早建成市级垃圾转运中心,对农村垃圾分类回收屋内的玻璃瓶、旧衣物进压缩中转,对全市其它存量垃圾进行集中转运,统一运往澧县焚烧厂进行处理,畅通垃圾处理通道。三是除毒害。对全市城乡存在的农药瓶、废电池、废灯泡等有毒有害垃圾,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屋、集中投放点等进行统一回收,交由有资质的企业进行集中处理。

 

发 言 人:蔡昌明

发言人界别:农业

单位及职务:白衣镇政协联络处主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关闭页面